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 正文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小议公务出差接待“电子公函”制度
上仙
01-10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258人已围观
“有些单位忘带公函下乡,接待单位碍于情面不好多问”,A市通过实施“电子公函”管理制度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制度利用全省公务人员身份认证系统和组织架构,将“电子公函”和“某政通”一体化管理,通过“某政通”导航定位系统扫码定位功能,对出差人员、出差时间、出差地点、接待用餐等数据同步交互,实现从出差审批到公务接待全过程电子化溯源管理,让各单位公务出差接待情况有迹可循、责任可追溯,防范虚假出差接待、违规接待。
A市在《差旅费管理办法》中明确:在A市范围内公务出差的,需在“某政通”申请,凭“电子公函”在市内出差;差旅费报销环节需提供“电子公函”系统内打印的出差审批单、接待证明回执和公务接待餐券等相关佐证材料凭证。未经“电子公函”系统审批出差的,原则上不准报销出差费用和差旅补助。
据了解,A市下辖县在2022年依托“某政通”平台研发“电子公函”功能,在全县推广实施后,从源头上杜绝了空白公函、虚假公函问题发生;2023年,A市印发《A市公务出差接待“电子公函”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在A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市内公务出差接待“电子公函”制度。但该制度实施有其局限性,对于市外出差和市外人员来A市出差接待无法适用。
主要流程
1、出差申请:出差人手机进入“某政通”一“出差申请”页面,填写出差信息,提交单位领导审批。如同出差人员有“某政通”非注册人员,则手动填写非注册人员人数;出差人员均非“某政通”注册人员的,仍按纸质公函审批程序操作。
2、出差审批:单位领导进入“出差申请”一“出差审核”模块,对出差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系统设置“经办人、科室负责人、单位领导”三个操作环节,各单位根据单位审批程序进行操作,如不需科室负责人审批可略过此环节,需多位领导(含主要领导)审批的在领导审批环节呈送多位领导审批,单位领导审批后返回经办人,经办人在“待办事宜”中点击“办结”结束出差审批流程。
3、扫码接待:出差人手机进入“某政通”一“公务接待”,点击本次出差“出示二维码”由接待单位人员扫码确认接待,系统自动产生接待证明回执(存根);协助安排工作餐的,点击"安排工作用餐“,填写安排工作餐人次、交纳伙食费情况后,系统生成含工作餐安排情况的接待证明回执(存根)。多次安排工作餐的,扫码确认后用餐人次与交纳伙食费情况会在出差行程结束时汇总统计,并在接待证明回执(存根)中反映。
4、财务核报:需要打印公函、出差审批单、接待证明等电子凭证作为报销凭证。
从积极角度看,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创新监督方式,规范完善了相关单位出差申请、审批链条,通过扫码定位功能,对出差人员、时间、地点、公务接待等数据同步交互,实现全过程溯源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虚报差旅费、虚假公函和无公函等问题,同时便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从系统异常信息中发现问题,及时开展执纪执法监督问责。
缺陷在于仅适用于该市行政区域内,市外出差和来访人员无法适用,出差人均非注册人员时仍是纸质公函审批,两种审批模式并行,也没有与出差相关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财务报销等审批环节有效衔接。
因未实际操作应用,直观上感觉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出差人发起出差申请后,推送到审批环节,可能要及时通知相关审批人线上审核,审核完后出差人要点击“办结”结束审批流程;二是如果要安排公车,可能还要走人工审批流程;三是接待单位安排公务接待时也要另行审批,要对每个接待对象逐一扫码,它只是解决了公函问题;四是在报销环节,报销人还要多平台打印相关报销单据;五是单位还要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操作管理,天下苦工作群、苦信息系统久矣。
从上述问题看,在程序上似乎更为复杂繁琐,比如出差审批、派车、公函纸质审批是同时进行一气呵成,现在要分割为多个步骤;又如在完成出差审批后,临时出差人员、行程变化,是否要取消后重新启动审批程序。
治标不如治本,三令五申,百计千招,倒不如化繁为简直接取消公务接待,实行“零接待”制度,由出差人领取包干伙食补助费,自行解决用餐,既节约接待成本和监管成本,又清清爽爽各自安好,公款吃喝问题也迎刃而解。
Tags: 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