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 正文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部门预算执行中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问题和建议
上仙
2024-10-09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378人已围观
部门预算是反映一个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总项目,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职能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良好的部门预算执行是实现部门职能、助推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财政职能的更好实现,维护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笔者在某县级20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及乡镇基层干部离任审计中,围绕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结余结转等情况实施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违规改变部分项目资金用途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某些单位编制项目支出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
深究上述改变预算项目资金用途的原因,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分析:
一、计划能力的维度,即预算编制的能力。首先,思想态度上不能高度重视,未正确认识预算编制的严谨性,损害了预算编报的刚性约束。其次,编制方法上不科学,对预算项目粗放式编制,不能细化,不仅将基本支出纳入项目支出中编制,而且未能将上一年度项目资金结余有效衔接到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中。最后,沟通能力上不到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沟通,直接“包揽”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基础信息,这种“闭门造车”式编制容易造成不实之风。
二、执行能力的维度,即预算执行的能力。首先,主观认识不足,很多预算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认为只要不超过预算安排,各单位自己可以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甚至认为挤占其它项目资金实属无奈之举。其次,客观条件受限制,目前很多预算单位存在自收自支人员、聘用人员,而本单位公用经费及人员经费本身就不足且标准低,于是通过占用项目经费支出。另外,乡镇政府承担的一些常态化工作如脱贫攻坚、防火防汛、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等都是没有预算安排或者超出预算安排的支出,只能通过挤占项目经费予以保障。最后,实施监督不到位,预算单位未能及时监控项目进展并按进度拨付资金,导致资金沉淀,年终为了不让结余资金过大,直接调配用作单位其它经费支出。
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规范专项资金设置。作为财政单位应逐步完善年度预算编制规范体系,对于项目经费具体该如何编制及使用明确规定,保证编制过程有章可循,加强对部门编制过程的业务指导和结果审核;作为部门预算单位不仅要结合实际还要科学预测,既要充分反映本部门各项业务所需资金,又要考虑财力可能,准确把握部门工作重点,统筹安排,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可靠性。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端正工作态度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而且加强业务学习能力,科学精准地编制年初预算。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提高依法执行财政预算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作为财政部门应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完善预警规则,加强监督力度;作为预算单位部门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做调整,要严格按照科目执行,确实需要调整应当按照程序报批,不得擅自调整。
三是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各个预算单位应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不仅将专项资金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是否专款专用,还要关注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否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对当地经济建设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保证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和有效使用,杜绝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是财政资金规范使用的内在要求。
四是加大审计监督处理处罚力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涉及项目资金随意改变用途支出的情况,部门单位不仅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整改,而且还要引入领导问责制,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从经办人员到分管领导再到主要领导,建立分工责任追究机制。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部门单位的财政经费支出的监督,杜绝不合理开支,对审计发现的铺张浪费、随意增加、挤占挪用等开支问题,进一步加大惩戒力度。
Tags: 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问题解答
上一篇: 如何发现和识别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下一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签批流程(参考)